民意調查
檢察日報:全面依法治國目的是保障人民權益

訴求合理的解決問題到位、訴求無理的思想教育到位、生活困難的幫扶救助到位、行為違法的依法處理。讓人民群眾真正感受到公平正義,感受到執(zhí)法、司法的溫度。
“推進全面依法治國,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權益。”從7日內程序回復、3個月內實質答復,到主動下訪、清理化解重復信訪和信訪積案;從電話溝通、短信回復到網(wǎng)上跟蹤預警;從第三方參與接訪到“需聽證、盡聽證”……作為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生動檢察實踐,群眾信訪件件回復要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新要求新期待,堅持不懈抓細抓實,著力解決人民群眾的操心事、煩心事、揪心事。
群眾信訪無小事,一枝一葉總關情。抓細抓實群眾信訪件件回復,既是堅持司法為民、持之以恒做好檢察為民實事的必然要求,更是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和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,助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(xiàn)代化的有力舉措。近兩年,這項工作受到社會廣泛好評,認為檢察機關自加壓力、說到做到,傳遞了法治溫度。但不可否認,還有個別地方落實得不夠好,有少數(shù)檢察人員不理解,抱怨工作壓力大。我們必須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,增強責任感使命感,切實做到換位思考,把每一件群眾信訪都當成自己的大事、難事、心事,多盡心盡職、少敷衍塞責,讓群眾切身感受到權益受到公平對待、利益得到有效維護。
件件回復不是關鍵,案結事了人和才是根本。“訴求合理的解決問題到位、訴求無理的思想教育到位、生活困難的幫扶救助到位、行為違法的依法處理。”這是中央對信訪工作的明確要求,也是檢察機關做好群眾信訪件件回復的根本遵循。我們必須全面深入了解信訪群眾訴求,精準把握法律政策制度內涵,深刻體察社會習俗、風土人情,努力把信訪工作做得合法合理合情,真正實現(xiàn)案結事了人和。特別是對于疑難復雜、久訴不決的“釘子案”“骨頭案”,各級檢察長要帶頭接訪,耐心傾聽申訴人訴求,就申訴人的最大利益深入淺出地說法理、談情理、講道理,從更高站位、更高格局上研究問題、解決問題,用真情實意贏得信任,促進矛盾化解、息訴罷訪。
創(chuàng)新方式方法,提高信訪工作質量、效率和效果。面對人民群眾在民主、法治、公平、正義、安全、環(huán)境等方面的新要求,我們不能因循守舊、按部就班,而是要與時俱進、實事求是,不斷探索改進方式方法,讓群眾更加滿意。比如,完善網(wǎng)上信訪系統(tǒng),對回復答復情況進行網(wǎng)上跟蹤和預警,倒逼嚴格規(guī)范落實件件回復;落實檢察長包案,發(fā)揮件件回復“第一責任人”作用;依法規(guī)范組織公開聽證,“需聽證、盡聽證”,以公開促公正、用聽證贏公信;推進司法救助,主動發(fā)現(xiàn)救助線索,解決“因案致貧”“因案返貧”等問題。我們要借助檢察官業(yè)績考評,對做不到“7日內程序回復、3個月內辦理過程或結果答復”的,減分;對主動清理、化解信訪積案和重復信訪的,加分;對主動開展公開聽證的加分,有效化解矛盾、解決“老大難”問題的加倍計分,激勵大家把件件回復各環(huán)節(jié)工作做到極致。
新時代,“人民利益至上”的初心不變。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引,把以人民為中心落實到群眾信訪件件回復中,在天理、國法、人情的有機融合中,讓人民群眾真正感受到公平正義,感受到執(zhí)法、司法的溫度。
文章來源:檢察日報
編輯 張漢英 手機18435005555